在华市占率跌破2% 韩系车的未来可能更惨

今年以来的疫情对整个汽车行业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而对于市场仍在逐年下滑的韩系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5月22日,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发布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为600万辆,同比增长6.2%。其中,韩系车销量为9.4万辆,同比减少39.3%。

另一方面,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4月韩系车在华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滑43.3%。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从2021年的2.7%跌至1.8%。所有韩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甚至不如一个单一细分车型市场。

2021年销量数据,源自乘联会

从具体品牌来看,1-4月悦达起亚销量为4.17万辆,北京现代销量是6.76万辆,两大合资品牌销量加起来还不如其他品牌一台爆款车型销量,而捷尼赛思的销量数据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今年1-4月有疫情的因素,各家品牌的市场表现都有所失真。那不妨看看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总销量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但韩系车依然保持着25.9%的跌幅,累计销量仅为537406辆。

事实上,2011年-2014年,韩系车在华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10%,2015年-2016年的市占率约8%。,之后就以萨德事件为导火索开始了一泻千里的下滑。韩系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8.2%,降到2021年的2.7%,仅仅只是六年时间。

在这期间,韩系车也不是没有设法挽救这种断崖式的下跌。

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在中国相继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希望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负责中国市场业务的韩国员工全部转移到中国工作,决策体系也由原先的韩方高管变为以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核心,借此更快响应中国市场变化;破天荒启用李峰、向东平等中国高管代表韩方股东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的业务。

但是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大胆放权,都未能扭转韩系品牌向下的趋势。北京现代出售工厂、原东风悦达起亚遭合作伙伴东风集团退出,而新上任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可能让韩系车在中国的处境更加艰难。

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出访韩国。当天,现代汽车宣布计划在美国佐治亚州投资55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随后的5月22日,现代汽车集团又再次宣布将在2025年前在美国追加投资50亿美元,以加强与美国公司在先进技术方面的合作,包括机器人技术、城市空中交通、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

韩美两国的频繁互动,韩国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在美国的投资,背后深意不言而喻,同样也会影响到未来韩系车对中国市场的考量。

很多人会认为韩系车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失利,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韩系车还是有相当竞争力。数据显示,现代汽车、起亚和捷尼赛思去年在美年销量超过148万辆,同比增长21.6%,创历史新高。

但实际上,韩系车即使放在全球市场来看,竞争力也在逐年下滑。汽车是韩国的第二大出口品目,根据韩国汽车协会(KAMA)发布的《2021年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现状》报告,2021年韩国汽车产量为346.2299万辆,同比下滑1.3%。虽然产量仍居全球第五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汽车产量却是从2018年开始就呈现逐年下滑,显示其全球竞争力正在下降。

5月11日,据韩国关税厅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前10天韩国出口同比增加28.7%,至160.52亿美元。从出口品类来看,半导体、石油制品、钢铁制品等都有所增加,但乘用车出口出现减少,同比下降20.6%。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放眼全球市场,韩系车面临的困境是一样。

习惯了以性价比安身立命的韩系车,在品牌辨识度、影响力上依然很难与日系、欧美品牌抗衡。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都曾经有过政治风波,但日系品牌所受的影响就比较小,而韩系品牌就会被消费者轻易放弃。而当更具性价比的中国品牌崛起时,韩系车唯一的一个优势也荡然无存。在可预见的未来,当更多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之后,从全球市场上来说也会对韩系品牌构成压力。

其次,在全球汽车业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势之下,本已势危的韩系品牌没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率先转型。这几年,韩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反应速度,且不用说落后于中国车企,甚至落后于德系、日系。这几乎意味着在未来的电动车全球大战中,一旦格局形成,韩系很难再找到自己的位置。

今年年初,北京现代总经理崔东佑表示“北京现代将锚定中国市场做转型,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赛道上通过落地更务实灵活的本土化战略,谋求高质量增长。”

这句话其实不光是北京现代,而是所有韩系车需要做到。只不过,留给韩系车的时间不多了。(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汽车信息网 » 在华市占率跌破2% 韩系车的未来可能更惨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