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汽车国内售价是国外售价的3倍——从上周末起,始发于2005年的进口车价格垄断坑害中国消费者事件,随着国家发改委频频向国内媒体吹风,很可能即将出现一个必需的转折。这既是依法保护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之必需,亦是再次彰显中国《反垄断法》决非“纸老虎”之必然。(8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进口高档汽车价格畸高,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七八年前,进口奔驰以及宝马等汽车的价格就已经远超其他国家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为什么同类汽车产品,在其他国家的汽车市场都能体现它正常的价格水平,但是到了中国市场却会以高出这么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通过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们看到了媒体归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供货商和厂家对渠道的垄断以及钻了中国进口汽车管理规定的空子,才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垄断之下,都是罪恶,凡是能产生垄断的领域,自然就会有想凭借垄断攫取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运作者,但是仅仅是垄断了产品其实还不能够获取直接利益,必须要有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接受,并且是强烈的喜欢,他们才会有不惜代价以超高成本来获取对产品的拥有。具体到国外的这些高级轿车,其实如果不是国内的富豪群体对这些车的热捧,自然渠道经销商以及厂家也不会这么牛气,因为需求的旺盛才导致了厂家和渠道商制定超高价格也有恃无恐,反正有人买单。
除了国人面子的虚荣心在推高进口汽车的价格,相关管理政策的过时和落后,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根据媒体报道,2005年颁行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在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后迟迟未作相应的修订,进口车生产厂家正是钻了政策的空子,用特许经营模式来搞垄断,推高价格,对于不服从管理的4S店以及渠道分销商会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惩罚,使之都处在厂家和总代理商的价格控制体系内,而这些却都是以合法的形式出现的。因为相关的管理政策规定就是要求进口汽车以特需经销的方式存在的,而这样的管理办法还是2005年出台的,距今已经过去8年。
8年期间,世界经济以及贸易形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进口以及国内需求和人们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和重组,再用原来那种特许经营模式来应对市场,已经严重不适应汽车业的发展了。
让人感慨的是,长达八年的垄断经销模式,直到现在才被发改委相关部门关注,这八年间,多少进口车商家和渠道商从消费者身上攫取了超额利润,可能无从计算,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想对相关管理部门说一句:拜托,别再用龟速来纠错,别再用龟速来追赶汽车行业的政策走向,别再让消费者继续当冤大头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汽车信息网 » 进口车昂贵不仅仅是垄断惹的祸